冬至,福州人俗称“冬节 自古以来 冬至要知道的故事
$ L0 I& a% l0 ^# G) \5 k' U在福州,冬至和拗九节一样,也是“孝顺节”。民间传说,曾有一名男子上山砍柴,受伤后被母猩猩所救,我蠢成亲,后来还生了个儿子。一天,男子趁母猩猩不在,带着儿子逃回山下。儿子哭闹着要母亲,因为母亲喜欢吃糯米粉,便在冬至这天,把煮熟的米时(方言读音为“细”)粘在门板上。母亲寻着香味而来,母子团聚。 福州老照片--掼米时回娘家
C/ V) n1 v- x$ X6 u0 S2 p! A7 A" F2 j这个“孝子寻兽母”的故事曾经流传甚广,老一辈的福州人都会在冬至清晨将两粒米时一左一右地粘在门板上,纪念这名孝子,可惜现在年轻人大都已经不了解这个传说。像拗九节一样,已经出嫁的女儿也要在冬至这一天,给娘家父母送上亲手做的米时表示孝心。这一传统仍保留着。 ! `- k' K- v+ l9 U, ]1 G5 F/ ~
: e K& F: o, e- Z+ Z除了吃米时
6 j3 f1 U8 H2 m# F. n0 y$ |01掼火笼 - _& I# R5 d# i/ ~! l8 k! w
“以前生活条件不好,冬至前后,穷人还要‘掼火笼’取暖。”“火笼”是一种取暖用的工具,一般用陶土制成一个罐子,里面盛了草木灰,灰下埋进烧着的木炭。为了防止太烫,大家还会用竹条编个篮子套在外面。走街串巷,甚至睡觉,人们都会抱着‘火笼’。解放后,人们的取暖工具也多了起来,“火笼”就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。 1 X3 t7 U j( W! E- W- B
02祭祖
8 Q) n2 V+ h' Z% }. f古人认为到了冬至,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,但春天已经不远了。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,表示年终有所归宿。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,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,如果外出不回家,就是不认祖宗的人。 福州乡村一直有“冬至分米时入祠堂”的习俗,“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”,多举行敬老酒宴。乡村各姓都有祠堂,聚合各支的同姓,称“宗祠”;衍派一支的,称“支祠”。凡是男性当年四十九岁的,冬至就上寿为五十岁,入支祠,让晚辈敬重。凡是男性当年五十九岁,冬至便上寿为六十岁,入宗祠,让各支祠的晚辈一齐敬重。 8 B9 P$ m" x4 G7 y3 O9 P! s
03酿酒 南后街冬至酿酒习俗展示 福州人还会选择在冬至酿青红酒,因为福州到冬至这一天真正进入隆冬季节,此时的气候比较适合酿酒,而且,酿好的酒正好能赶上来年的正月办春酒,另外,这个时候糯米比早稻米好,酿出的酒更更醇更香。 ( T! o, u! U3 F1 C; D
: x5 e9 s W7 m' ?; b" a
: i" x- l% M* K2 u) G& S" ^; \# P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