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LOVEYOUTU 发表于 3 天前

英特尔放弃制造、走无厂模式? 分析师解析可能出现的涟漪效应

https://pgw.worldjournal.com/gw/photo.php?u=https://uc.udn.com.tw/photo/wj/realtime/2025/07/29/32756401.jpg&x=0&y=0&sw=0&sh=0&sl=W&fw=800&exp=3600&q=75英特尔转型为无厂芯片设计公司,理论上有助股价上涨。 但若仅放弃 14A 而专注 18A,恐怕大不妙。 (路透)英特尔近日公布财报时表示,仍致力于开发下一代 14A 芯片制程,这将接续现行的 18A 与 18A-P 制程,而 18A 将成为未来至少三代产品的基础。
不过,英特尔坦言,如果找不到「大客户」采用 14A 制程,或产品开发进度达不到客户要求的重要里程碑,那么继续投入资源研发 14A 和更先进制程,可能不划算。
华尔街券商伯恩斯坦(Bernstein)分析师撰写报告指出,如果英特尔最终放弃开发后续制程,可能表示,它会走向无晶圆厂模式,只设计芯片,交其他晶圆代工厂生产。
这对半导体设备业将是一大打击。 伯恩斯坦估算,英特尔在逻辑芯片制造设备支出中占比约20%至25%,在整体半导体设备支出中也占10%至15%。
特别是生产极紫外光(EUV)设备的厂商将首当其冲。 像日本的 Lasertec 与荷兰的艾司摩尔(ASML)对英特尔曝险最高,Lasertec 约有 40%的未交货订单来自英特尔,ASML 的 EUV 营收也有 15%至 20%仰赖英特尔。
英特尔原本被视为最可能率先导入高数值孔径(High-NA)EUV 设备的客户,若不再持续推进先进制程,这类设备的普及时程可能会延后至台积电预计 2030 年量产的 A10 制程。
长期而言,虽然台积电或其他晶圆厂可能填补英特尔退出留下的资本支出缺口,但因为台积电在资本支出与产能运用上效率更高,设备供应商的市场规模预计仍将受到压缩。
另一方面,若英特尔退出晶圆制造,部分供应商可能受益。 伯恩斯坦指出,日本的 HOYA 为台积电唯一 EUV 光罩基板供应商,若英特尔不再生产芯片,它原本的供应商 AGC 恐流失市占,HOYA 市占率则有机会从目前的 70%扩大至 100%。
伯恩斯坦还认为,英特尔若退出晶圆制造,最大赢家将是台积电; 三星电子也可能从中受惠,成为客户在台积电之外的另一选择。
尽管英特尔尚未明确交代 14A 的后续规划,伯恩斯坦指出,若缺乏外部大量订单,14A 不具经济效益的说法合情合理。 但公开坦承技术与商业上的困难,也可能让潜在大客户质疑英特尔的执行决心,进而影响拉单能力。
在股价上,如果英特尔转型为无厂芯片设计公司,理论上有助股价上涨。 但如果仅放弃 14A,专注 18A,不但 18A 仍需继续烧钱,改由外部代工也可能侵蚀毛利率,等于「两头不讨好」。 所以伯恩斯坦分析师表示,考量英特尔未来走向充满变数,现阶段他们宁愿将资金改投其他标的,不推荐买这支股票。点击下面文字可快速查看或发布对应的便民信息!纽约情报站让您的生活变的更简单:hug:电召车 :hug:顺风拼车:hug:汽车买卖 :hug:便捷搬家:hug:招聘求职 :hug:店铺转让:hug:房屋出售 :hug:商家黄页简介:纽约情报站是汇集全美75万粉丝的公众平台。除了实时新闻、找工招工信息发布、app社区互动,更有微信公众号推文探店等。如果你投稿、爆料、活动策划、商务合作,或者想邀请我们去探店,请联系主编微信: nyinfor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英特尔放弃制造、走无厂模式? 分析师解析可能出现的涟漪效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