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甜甜的陷阱」医揭玉米糖浆吃多伤脑、伤代谢
https://pgw.worldjournal.com/gw/photo.php?u=https://uc.udn.com.tw/photo/wj/realtime/2025/07/20/32641425.jpg&x=0&y=0&sw=0&sh=0&sl=W&fw=800&exp=3600&q=75台北荣总妇女医学部遗传优生学科主治医师张家铭说,玉米糖浆会让身体长期处在一个不稳定、发炎、疲惫的状态。 (本报系数据照片)台北荣总妇女医学部遗传优生学科主治医师张家铭在脸书指出,玉米糖浆早就渗透进入许多食品,包括瓶装饮料、蛋糕、燕麦棒、优格、沙拉酱等,日常生活早已被「甜甜的陷阱」包围得密不透风了。高果糖玉米糖浆(High Fructose Corn Syrup, HFCS)不是天然水果里的果糖,而是一种特别容易让血糖忽高忽低,更容易在身体里引起慢性发炎的糖。
张家铭说,很多人以为,吃点糖、喝点饮料,了不起就是胖一点、血糖高一点,没什么大不了。 但他在临床看到,这些日常甜食背后,藏着一个长期破坏健康、慢慢偷走身体稳定性的隐形机制,这个凶手,正是让血糖像坐云霄飞车一样忽上忽下的糖分。
高果糖玉米糖浆最大的问题,不只是甜。 它进入身体后,血糖会一下子冲高,胰岛素被迫急忙出动,随之而来的是血糖又突然掉下来,这种反复上上下下,让身体长期处在一个不稳定、发炎、疲惫的状态。
张家铭指出,很多人明明还年轻,却愈来愈常抱怨,容易累、记性差、精神不好、反应变慢、甚至情绪不稳、容易焦躁。 这些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症状,背后很可能就是长期这种血糖忽高忽低,让身体慢性发炎,慢慢改变了身体代谢的结果。
根据《Frontiers in Nutrition》的研究,长期摄取这类糖,即使体重不见得变胖、腰围不见得增加,但身体里的发炎指标「C反应蛋白」(C-Reactive Protein, CRP)却确实上升了。 这代表什么? 代表身体正在悄悄发炎,而这种慢性发炎,就是高血压、脂肪肝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起点。
张家铭表示,大脑同样怕这种忽高忽低的血糖,特别是掌管记忆的「海马回」,对于血糖变化非常敏感。 《Nutrients》期刊2024年的研究指出,吃太多这种糖,不只会让人更容易健忘、专注力下降,甚至还会提高失智的风险。
有人会说:「糖不是吃了让人比较有精神吗?」没错,短暂的提神效应是存在的,但长期下来,却让我们的大脑越来越依赖糖,习惯靠外力撑住精神,反而让专注、反应、情绪都愈来愈容易失控。
许多食物中,可能加了着让血糖乱飙的「玉米糖浆」,包括手摇饮、汽水、运动饮料、果汁饮料、能量饮料; 饼干、蛋糕、冰淇淋、巧克力、糖果、果冻、布丁; 番茄酱、沙拉酱、烧烤酱、蜂蜜芥末酱等酱料,甚至是早餐谷片、燕麦棒、能量棒、甜面包; 加工水果、蜜饯、罐头水果等。
张家铭提醒,买东西时,应注意看成分表不:「高果糖玉米糖浆」、「Corn Syrup」、「Fructose-Glucose Syrup」、「HFCS-55」这些,都是它的化身。 不是一口的问题,是每天都在累积的后果,因研究早就证实,吃得愈多、喝得愈多,失智、记忆力衰退、代谢失调的风险就越高。
反而,水果里的天然糖,因为有纤维、有营养,一口一口慢慢吃,血糖释放稳定,反而能保护我们的大脑。 简单说,一杯含糖饮偷走你的清醒,一颗苹果才是真正的养脑食物。 因此,想让大脑灵光、身体稳定,不用等到身体出问题才来后悔。
张家铭提醒,维持身体血糖稳定的最有效方式,就是从生活里慢慢拿掉这些让血糖乱飙的糖,每少喝一杯含糖饮料,每少吃一口加工食品,就是在替自己存下更好的代谢、更好的脑袋、更清醒的未来。点击下面文字可快速查看或发布对应的便民信息!纽约情报站让您的生活变的更简单:hug:电召车 :hug:顺风拼车:hug:汽车买卖 :hug:便捷搬家:hug:招聘求职 :hug:店铺转让:hug:房屋出售 :hug:商家黄页简介:纽约情报站是汇集全美75万粉丝的公众平台。除了实时新闻、找工招工信息发布、app社区互动,更有微信公众号推文探店等。如果你投稿、爆料、活动策划、商务合作,或者想邀请我们去探店,请联系主编微信: nyinfor
太可怕了
页:
[1]